程听科技网

电灯的科技知识(电灯的科学知识)

本篇目录:

为什么电能让电灯发光

灯泡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原理制造的。当灯泡连接到额定电压时,电流通过灯丝并被加热到白炽状态(2000C以上),从而加热并发出光。因此,电能在工作时可以转换为内能和光能。而光是一种由原子释放的能量形式。

由于它不需要高温,因此有着比较高的效率,是很有前途的光源。

电灯的科技知识(电灯的科学知识)-图1

发光的波长取决于有多少能量被释放出来,这也就取决于电子所在的轨道位置。因此,不同类的原子就会释放出不同类的可见光子。换句话说就是光的颜色是由受激发的原子种类决定。灯泡的结构非常简单。

灯泡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原理制成的。灯泡接上额定的电压后,电流通过灯丝而被加热到白炽状态(2000C以上),因而发热发光。从而在工作时,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。而光是能量的一种形式是由原子释放出来的。

灯泡原理是电流的热效应。当电流通过灯丝时就会发热,物体温度达到1700℃就会发白光(达到白炽状态),实际白炽灯发光时,灯丝可达2400~2700℃。

灯具小常识

灯具不能安装超过指定瓦数的灯泡。换灯、拆卸罩子和保险丝时,必须切断电源。对安全照明灯具应作定期检查,确保不发生异常。不能将纸和布之类的物品放置在照明器的近处或盖住照明器。

电灯的科技知识(电灯的科学知识)-图2

灯具保养的实用小知识有很多,以下是一些常见的:买回灯具后,先不要忙着安装,应仔细看灯具的标记并阅读安装使用说明书,找专业的电工师傅安装。

在使用灯具时尽量不要频繁地开关。灯具在频繁启动的瞬间,通过灯丝的电流大于正常工作时的电流,使得灯丝温度急剧升高加速升华,从而会大大减少其使用寿命,因此要尽量减少灯具的开关。

灯泡用科学角度解释

光波是由物质中原子、分子和电子的运动而产生的。在高压水银灯中,通过放电产生许多自由电子,电子在电的作用下加速,速度比子弹快得多。

在它的底部有两个金属接触点,是用来连接电的。金属接触点有两条接触到一个薄金属灯丝的线。灯丝坐落在灯泡的中央,由一个玻璃支撑住的。

电灯的科技知识(电灯的科学知识)-图3

电灯实际上就是一种电光源,电流通过导电的灯丝是产生热量,灯丝越来越热开始发光,这就是电灯的工作原理。这种现象叫做白炙,电流产生的热量最终会烧断灯丝,因此灯丝外面加了一个灯罩,隔绝氧气最大限度上降低烧断的几率。

答案:灯泡是将电能转化内能和光能。从严格的意义上说,灯泡并不属于纯电阻原件,在工作时灯丝温度升高到发光温度,将一部分电能转化为光能。所以,灯泡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。

白炽灯 它就是最普通的电灯,电流通过灯丝(钨丝)时,灯丝温度高达2000℃以上,呈白炽状态,发出的光呈白色。白炽灯泡由于跟灯头的连接的不同,又分为螺丝口灯泡、灯头和卡口灯泡、灯头两种。

电灯是怎样发明出来的

早在1821年,英国的科学家戴维和法拉第就发明了一种叫电弧灯的电灯。这种电灯用炭棒作灯丝。它虽然能发出亮光,但是光线刺眼,耗电量大,寿命也不长,因此很不实用。

电灯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照明工具,它是由美国著名科学家爱迪生发明的。爱迪生从小就十分喜爱科学,喜欢钻研,从而发明了很多东西,对人类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。19世纪中期,世界上仍然没有电灯。

电灯泡(或称电球),其准确技术名称为白炽灯,是一种透过通电,利用电阻把幼细丝线(现代通常为钨丝)加热至白炽,用来发光的灯。

试验了7000多次,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。这盏电灯足足亮了45小时,灯丝才被烧断。这是人类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。后来人们将1879年10月21日定为电灯发明日,这一天也验证了爱迪生的坚持是绝对成功的。

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:19世纪初,人们开始使用煤气灯(瓦斯灯),但是煤气靠管道供给一但漏气或堵塞,非常容易出事。人们对于照明的改革十分殷切。

年9月,爱迪生决定向电力照明这个堡垒发起进攻。他翻阅了大量的有关电力照明的书籍,决心制造出价钱便宜,经久耐用,而且安全方便的电灯。 他从白热灯着手试验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电灯的科学知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的几点解答对大家有用,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,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,给我留言。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
上一篇
下一篇